(相关资料图)
如何准确评估肺癌患者,尽量少清扫或不清扫淋巴结,进而减少手术创伤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陈静 张扬 王广兆)在既往的肺癌手术中,为消除潜在的淋巴结转移病灶或降低肺癌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医生往往会对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如何避免不需要的淋巴结清扫,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这是专家不断探索的课题。
记者28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提出了具备可操作性的选择性肺癌淋巴结清扫策略,相关判断准确率达100%。这意味着,肺癌淋巴结清扫“因人而异”的选择标准将有据可依。
复旦大学肺癌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28日对记者表示,淋巴结本身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组织。特别是在当今免疫治疗的时代,不断有基础研究发现肿瘤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对于机体抗肿瘤免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陈海泉教授说,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纵隔淋巴结是肺癌局部转移的最常见部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肺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海泉教授解释,“然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只能提高部分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生存,对于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生存,反而会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和康复水平。”
事实上,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疾病谱发生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早期肺癌患者被诊断出来。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仍然推荐对所有的肺癌患者,不加区别地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对很大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来说,这样的治疗策略是“过度治疗”,不提高生存,反而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如何准确评估肺癌患者,尽量少清扫或不清扫淋巴结,进而减少手术创伤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陈海泉教授坦言,然而,通过术前影像学手段,包括胸部CT,甚至PET/CT都无法精确地诊断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据了解,在过去的十余年里,陈海泉教授团队一直在开展相关的系列回顾性研究,基于既往系列研究成果,陈海泉教授团队总结出6条淋巴结转移规律,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策略。
从2019年开始,陈海泉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多家中心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探索性临床研究,以验证此前总结出的相关标准。相关前瞻性研究在最新一期肿瘤学领域知名期刊《胸部肿瘤学》上在线发表。
“该研究为肺癌患者接受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陈海泉教授表示。(完)
关键词: 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