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未王策四十五——巨星与草木

2023-08-16 20:24:33 来源:哔哩哔哩

四十五巨星与草木

车骑将军杨信(孟长)饮恨退至黄河南岸,他望着河北大地,眼前的国土尽数沦陷。然而身后的江河也支离破碎。赵策正忙于临州的战争。钜京的朝廷已经被黄权篡夺。天道教仍然没有被根除,甚至还有力量与刘原(雅叔)势力交战。江南的天道教也在四处出击……


(相关资料图)

此时他接受了河东门阀韩津(温润)的访问。韩津(温润)此次到访的目的是想拉拢杨信加入门阀势力。更具体的说就是让他与自己的河东韩氏亲近。杨信断然拒绝加入权力斗争的提议。

韩津便提醒杨信:“将军不要执迷不悟。您会认为自己目前是大虞的最高长官。但您要知道,钜京朝廷已经不复存在。重振大虞还得依靠我等大族倾力相助。但形势紧迫,不论桑州或者朝廷都十分厌恶一支白吃军饷、连吃败仗,整日龟缩不思杀敌的军队。”韩津留下这句话后便离开了。

杨信很失落,这就意味着中原的豪族根本就不关注河北失地。他给仓州的孙印(华章)写信请求支援。仓州牧告诉他,目前小黄门董统(威山)希望自己帮助他讨伐黄权,因此无暇顾及杨信。就孙印自己而言,他没有能力让仓州同时应对两场战争。而且他也不想东出太行山,因为他的西面——河西就是南匈奴的老家。孙印倒是建议杨信可以率军加入董统,与其一道讨伐黄权。然而杨信讨厌宦官,虽然他也了解到董统正在以天子的名号征讨黄权。然而天子目前却在陇右军的庇护中。他感到战场的失意正在转变为政治乃至关乎羽林军生存的迷茫。

杨信也不明白,自己连死都不怕,在第二次党锢之祸里顶撞先帝,声称自己也是“党人”请求将自己也与“党人”一同关押的他(天子孙京当时并没有理他)。竟然有比获罪、下狱、受死还艰难的困境。而且越挣扎就越困苦。如果不随波逐流参与军阀混战,他麾下堂堂羽林军恐怕连饭都吃不上。可怕的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败的,败给了谁。他被困在了这个螺旋里。找不到解决办法,也看不到希望……

就在赵策还在德阳围城时,他收到了一个比安德战败更让他错愕的惊天的消息——大将军杨信(孟长)自尽身亡。

当一个国家遭到外敌入侵时,大部分的人在第一时间会产生对入侵者的仇恨,一部分人更加关注自身安全,他们会想办法远离战争,一部分人则会将自己投入国家,只有少数人会思考这场灾难的真正原因。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遭遇战乱不幸的人会为自己的境遇感到悲伤和无助。主动一些的人会寻求对策和帮助。还没经历战火的人则怀着忧虑、恐惧、愤怒、兴奋、惆怅、同情、冷漠或者是希望等等方式来看待。

赵策为车骑将军的死感到惋惜。在他看来,这是杨信自己让自己承受了太多负担。他被自己的信念所限制、困苦。并且这些他自己的想法、信念阻止他敞开自己去接受世界的新事物或新角度。人之所以会不幸福、不快乐绝大部分原因是将别人的价值目标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去追求诸如金钱、官爵、名望、物资(当然,如果是发自真实内心的追求也是合理的),而不是诸如乐趣、喜好、感召、热忱、自我平衡之类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杨信而言,他就是在用过去人们口中圣贤良将的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希望自己也达到他们那样。然而他却忽略了与那些人相比,他的主公已经衰微,朝廷已经崩坏,已经没有再现先贤伟绩的条件。遵循先贤光荣传统这些信念对他来说已经从鼓舞变成了阻碍。或者说,想要驱逐胡人,匡扶孙室,那就需要用他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最后用先贤的道德标准让自己将自己困死。

“这些本可以完全避免。大虞少了一位重要人才。但从务实的角度讲,杨信的死或许为更优秀的人创造了通过羽林军拯救天下的机会。或羽林军解散,余部归附于其他势力。”

赵策的猜测还真的得到了证实。没过多久,羽林军长史[1]孟岱(公龙)和偏将军李休(子翼)二人带着七千羽林军投靠了自己。不光是这两位将军。青州以及北部各郡县民众听闻骁骑军战败后群情激愤。郡丞董琬(文渊)及他的一些郡内有识之士觉得牛畦(无恶)没有主见、意志不坚定的缺点迟早会拖累所有人,与其在这样的人手下随着他一起衰落,不如趁早投奔明主。于是便联合各郡县官吏上书将整个牛畦占领的广大地区献给了赵策。赵策趁机收回了这里。他告诉牛畦骁骑军的兵力不足,自己将代他守备那里防范胡人。牛畦实力骤减,他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便率军依附于河东门阀。

与之对应河东门阀韩氏也派人拜访了羽林军司马典安(上明):

“希望将军不要再被赵策这样的小人蒙蔽,辱没于贼人之伍……。我们才是名门正统,万民之主……我们共同辅佐圣上匡扶孙室,平灭诸乱恢复社稷……。将军便是救世英雄、千古良将,天下人都会仰慕将军补天之功。您也必会被后人敬仰、祭祀。朝廷更会为您请封求爵。在下冒昧地估计您至少会受封万户侯[2]。其他功赏在下都不敢想象。”

另一位急迫出手的是河东冯氏。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失,这位河东最大的庄园主手中的田园的价值正在急剧缩水。所以冯氏的族长冯邵(子远)便亲自拜访了中军督尉[3]廖琼(伯辅)和别部司马曹勖(叔彦)。两人所属部队身经百战都是羽林军的王牌。战力恐怖。杨信经常将两支部队配合部署来左右战局。两位年轻的将领也都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愤懑。

在见到廖将军时冯邵(子远)告诉他:“我们和韩氏可不一样。韩家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冯子远向来言出必行……听闻将军即将晋升?”冯邵露出了非常惋惜的神情,“世事难料。天命难违。反过来看。将军如果奋起扬威,估计迟早会获得认可。鄙人觉得以您目前的能力完全可以拜封为将军。”冯邵又一次叹息,“在下也听闻将军向来对司隶校尉怀有积怨。我也是。整个河东被他弄得鸡犬不宁……。大丈夫当以强毅立于乱世。才智才能发挥,雄心得以伸展……。”冯庄主将一个精致的木匣交给廖琼,里面装着财宝和票据,“钱财只能解决眼下之需。将军志向无法用财宝衡量。封候领邑才是国家对将军的肯定。”

廖琼(伯辅)思考了许久,最后他收下了礼物,回去之后将它们全部分给了下属。

当冯邵见到曹勖(叔彦)时,他则这样游说后者:“现在国家危难,天下需要英雄。司马(曹勖)与廖将军无疑就是我们的希望。特别是将军才华出众。胆识过人。只不过目前唯独缺少一个支持您的力量。我冯邵愿意携冯氏全族以及河东其他大族倾力支持……。如果有缘,将军可以与息女[4]成婚。我冯氏愿推举您完成一番伟业,期待将军的卓越表现。”

曹勖(叔彦)的回答非常干脆:“叔彦愿与冯氏共同进退,成就大事!”

就在门阀集团抓紧备战,准备完全将赵策驱逐出桑州的同时,他们的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商物七大家”代表之一的少叔权(公衡)表达了他的担忧:“司隶校尉刚刚平灭叛乱,现在兵强马壮。我们如何与他抗衡?”

“难道我们河东大族的兵少吗?”韩津反问道。

“请各位府主不要着急,”萧氏的族长萧醴(元甘)说出了他的看法,“桑州民众只是受‘党人’迷惑,认为赵策强势,对他怀有期待。我们只要竖立一位英雄,比赵策更成功,更光辉。民众自然会依靠我们,支持我们。但这个人一定要听从我们,最好是我们的人。”门阀集团一致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他们找来找去,找到了与赵策存在时空交集同时又是豪门出身,此时又投靠于姜氏的何钦(子袭)。将他在军长史时期与普通士兵的赵策进行一系列歪曲对比。夸大何钦(子袭)贬低赵策。就如萧醴(元甘)所说的很快造就了一个比赵策更成功更光辉的何钦将军。何钦也善于、享受通过贬低赵策为自己造势,他甚至发出挑战书,声称让两人决斗决定桑州归属。

赵策得知这件事之后直接被这个何钦气得呵呵笑:

“他们怎么选出这么个东西?这是拜将军呢还是选演员呢?他怎么不给自己改个名叫狂酷霸或者龙傲天什么的。”

张俨在一旁接话:“我看他们选了个傀儡。或者玩具。”

赵策:“另外那个何钦不是在唐瓒将军麾下时叛变投敌了吗?他们就是选个大便不能自理的老头子当将军也比这靠谱呀!”

张桓:“确实如主公所述。但河东名门在推举何钦的时候便把证据抹消得很干净。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证据只有唐瓒和几位当时参与作战的几位将领。估计在他们诸多伪造的证据前很难保证说服力。”

赵策和他的幕僚们也没在意这件事,而是有条不紊地备战。

然而在此之后过了没多久。司隶校尉府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东平太守宋康(字壮才,他正是何钦的舅舅)的朋友彭聪(乐平)。来者告诉赵策,何钦(子袭)已被自己所杀,请赵策保护自己。

这位彭聪(乐平)是原朝中名臣彭蠡(玄行)的小儿子。出身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展示出了与自己家族截然不同的习性:厌恶读书,喜好游荡,结交豪杰,嗜酒如命……好在他的性格平和、宽厚才在乡间城里留下了“游戏人生”这样一个对他还算委婉的评价。骁骑将军北上抗击匈奴时彭聪曾组织了一支二百多人的义勇军加入骁骑军,帮助守卫骁骑军侧翼。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他与驻地守军校尉李畦(荣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这场悲壮的战役中,李畦(荣成)壮烈殉国。彭聪本人也负伤败逃。战败失地、失去多位挚友的现实让他无法接受。他开始审视这场战役,反思自我。他的性格因此大变。变得更加豪爽,更加酗酒……与之相伴的是酒后同样浓烈的悲伤。直到某位军官实在不忍心告诉了他当时交战的一些详细的细节:原来虽然前线被摧毁,但是骁骑将军原本安排处于后方的何钦去增援。但是何钦认为前线主力已经战败,便不愿再冒任何风险率军撤退。在撤退路上遇到小股敌人后临阵投降。这导致李畦和彭聪的部队被敌人完全包围。最后只有包括彭聪(乐平)在内不到五十人成功突围,活着回到黄河以南。李畦(荣成)等人为了掩护自己全部阵亡。自责的同时,他也把罪责同样归咎与何钦身上,哪怕他是自己好友的亲侄子。仇恨屈使他哪怕付出余生也要替冤死的朋友们报仇!

所以他变卖家财,花重金收购了一件稀世珍品黄貂裘衣,与自己的朋友严丰(仲元)一起将它们进献给了自己的“甥侄”何钦。

何钦自然是十分高兴。他觉得这是对他飞黄腾达的人生的肯定。所有慕名而来投奔于他的亲朋好友以及各个阶层的门客中所带来的礼物中,也只有“舅父”彭聪的这件黄貂裘衣才能与他相衬。特别是进献这件长裘衣的人还曾是名臣的后人,而且也曾组建了一支光荣的义勇军。如今彭聪的军队已经不复存在,而自己则在不断发展、高升。这位“舅父”正好用他的失败侧面印证了自己是多么的成功。

“舅父的到来让何钦十分高兴!……”两位甥舅一番寒暄之后,也许是彭聪再也无法忍受害得自己失去朋友、世界破碎的叛军之将此时此刻如此炫耀与自己变卖家产的孤苦境遇的强烈落差,他直奔主题地质问何钦北方作战时对方的任务执行情况。这使得何钦非常不快,甚至气愤。

“原来你投靠了赵策!罔顾我舅舅昔日如此敬重你,你这个叛徒!”愤怒和惊诧暴露了何钦狂傲的本质,“你这个失败者,今天我就告诉你。我就是没去救你们,我愿意投靠谁就投靠谁。我何子袭天生权贵,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律例没法审判我,上天不会降罪于我。就是赵策也不能拿我怎样,何况是你这个家境衰落、失败丧家的土鳖……”

“住口!你这个无情无义如同蝇虫的狂傲之徒!用不着劳烦天神,今天我就替我死去的亲友报仇雪恨!”这位往日憨厚敦实的彭聪此时愤怒到极点。他举起装载着裘衣的沉重木匣猛力朝一旁的卫士甩出去。

当这位卫士全力挡开木匣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感到大祸临头:何钦正惊恐地身体后倾试图后退,同时抬起左手试图防卫,右手正准备拔出剑。于此同时彭聪已经将漆木匣里暗藏的短剑抽出刺进何钦的胸膛。旁边的另一名卫士正奋力冲上来想阻止这场行刺,但却被彭聪的侍从严丰(仲元)迎上来阻挡……

“有人行刺!”四位卫士一边上前攻击一边大喊。但不论怎样,谁也改变不了狂傲一世的何钦(子袭)当场遇刺身亡的事实。

在好友严丰(仲元)拼死掩护下,彭聪侥幸得以逃至外院小门。当值守卫这里的正是当初告知何钦作战任务细节的军官。两人一起带着几位追随者逃出了尚桑。

这场刺杀行动中彭聪的好友严丰(仲元)壮烈战死。彭聪本人五处受伤,场面骇人。但他依然生存下来,寻求赵策的庇护。赵策收留了他。让他养好伤之后将他送往天道教的黾城。但同时,他也意识到,门阀集团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他们即将再次与门阀集团开战。

门阀集团第一时间得知了何钦(子袭)的消息:“不好了!府主,何将军在自己府中遇刺身亡!”

姜和:“欺人太甚!就让赵策这小子知道什么叫世家门阀。告诉各大族典兵五万,直奔芒山县。”

一边的韩津(温润)赶紧阻止:“盟主未免太过谨慎。我们河东世族兵多将广。区区五万兵力恐怕会被赵策耻笑。也不能保证胜利。我看至少派出十万大军才能显示我们的威严。”

姜和只想驱逐桑州境内的赵策军,但韩津明显是想与赵策全面争霸。就在二人讨论是否追加兵力时,北部传来消息:鄄、曹、定陶、廪丘四县军民叛变,他们逮捕了县令将他们献给了赵策。

韩津听到后十分焦急:“四县紧邻骁骑将军驻地。请大人下令让骁骑将军派兵平乱。”

此时赵策也收到了四县军民的书信。赵策望着最后一列字:“……民无明主,恐敌贼承隙。故共奉将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

简简单单一根竹简签,上面承载着几十万民众。背后更是牵动了数十万大军,数百万民众。

事关重大,赵策审视地思考了很久之后告诉他的幕僚们:“按照计划,全军行动起来。我们要开战了!”

[1] 军长史,一千石。一支军队的最高将领也常设置军长史,为将军分担管理军营事物。但是俸禄通常不高。

[2] 东汉很少册封万户食邑的侯爵,尤其是后期。由于封地侯爵位可以世袭,权力和经济地位极其尊贵。

[3] 军中督尉,督尉本职在东汉长期为封国和边郡设置,但在东汉末期临时任命督尉参与军事行动和农业、内政的情况越来越频繁。

[4] 息女,古时对自己女儿谦逊的称呼。

关键词:

上一篇:官宣强援,上海男篮签两nba外援,全能内线+抢分后卫,冲击总冠军
下一篇:最后一页